棄卵求生很河狸

喜用動物做譬的伊索(Aesop)寓言裡也沒有放過河狸(beaver),其中一則故事說道河狸的睪丸入藥有奇效,每每為獵人帶獵犬追逐;為求自保,走投無路的河狸頗曉人意,往往「自宮」,咬掉蛋蛋丟給獵人,逃出生天。伊索寓言流傳到18、19世紀,原版故事紛紛改編為兒童讀物,童書化的過程中大部分少兒不宜的橋段都被和諧掉了,河狸自宮傳說也在編寫者自我審查的筆下被消音(或者,河狸自己切掉的睪丸被打上「身體的一部分」的馬賽克)。在19世紀以前環地中海的西方,河狸棄卵求生在不那麼性壓抑的古典時期與中世紀卻是流傳頗廣。伊索講述的故事,其源頭可能來自埃及,後來又被編寫進古羅馬人(老普林尼[Pliny the Elder]與埃里亞努斯[Claudius Aelianus])的著作當中,到了中世紀變成流行的諧音哏之一:河狸之所以為河狸(castor),就是從拉丁文動詞閹割(castrare)轉化而來的──儘管這純粹是以訛傳訛;castor其實是希臘文的河狸,拉丁文的河狸實則寫作fiber 。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目錄

缺席的長柄足輕

鷹船略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