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月, 2022的文章

從砲到炮

圖片
在本文所討論的時代範圍中,西方在15世紀結束以前、中國在明朝結束以前,拋石機一直與火砲並存 ;但西方流行的拋石機,與中國也有顯著的不同。對重式(counetrweighted)拋石機,也就是所謂的「襄陽砲」、「回回砲」或者「西域砲」,雖然在宋末元初的襄陽圍城戰中已登場過,但總的來說記錄不多,兵書幾乎都不著錄,重要性遠不如傳統以人力拉拽的拋石機;相對地對重式拋石機在西方的使用卻更廣泛、更重要、記錄更多。關鍵在於,人力拋石機能拋射的砲彈重量有限,很難超過200磅(91公斤),對重式拋石機卻能夠拋射重達1噸的石彈 。說到以重彈破壞石牆,對重式拋石機的威力並不亞於火砲。 相對地,既然石彈對夯土牆無用,如前所述,宋代以來中國拋石機的主要作用之一就是以火力覆蓋城上、壓制守軍,這一來調整射程的能力,以及發射頻率等因素,就比彈重重要得多──對重式拋石機以絞鍊等裝置將配重絞至定位後,瞬間釋放位能轉換為動能,才將石彈拋出,每打出一發砲彈就得重新絞高配重,射擊間隔就很難縮短。相較之下,人力拽砲的射速就快得多;1147年里斯本的圍城戰當中,100名十字軍英國士兵輪番操作2門人力拋石機,10小時就拋射了超過5,000發石彈──差不多是每7秒1發 。顯然這才符合火力密集覆蓋的需求。此外,對重式拋石機雖然也能增減配重來調整射程,但射擊間隔長這點就已經注定調整不是即時的;人力拋石機卻只要增減拽砲人數便可增減射程。換言之,人力拽砲更有利於打擊射程內一整條線上的目標,只打擊定點的話對重式拋石機才比較合適。正如同中原的火砲發展是延續人力拋石機的作戰特點,西方發展出重型射石砲,也是為了承接對重式拋石機拋射重彈的任務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