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1月, 2019的文章

東南亞的毒吹箭

圖片
儘管在麻六甲遭遇到對手銃器的攻擊,在阿布克爾克的紀錄當中,造成葡萄牙人更大威脅的卻是毒吹箭。在首次攻擊麻六甲的行動當中,部分負傷者後來中毒而亡;而在另一次作戰中,負傷中箭的葡萄牙人大約七十名,除了其中一人用烙鐵生炙創口保住了小命,其他人全部毒發身死 。而在17世紀踏入東印度群島的荷蘭人也深受其害,不斷地收集箭毒與解毒劑的情報。在實踐當中,荷蘭人了解到人的糞便是最佳解藥,越是新鮮、越是熱騰騰剛出爐的效果越好。19歲開始入行,為荷蘭東印度公司效力十五年的日耳曼傭兵Johann Jacob Saar就提到他的兩個同事,一個木匠、一個水手曾雙雙中箭;水手立刻大了出來服下藥救回一命,而不幸的木匠則因為當場拉不出來一命嗚呼。其實他大可請求其他同僚提供方便。自然史家倫菲斯也提到一名公司的軍官靠著服下解藥帶來的劇烈嘔吐排毒,儘管中了四五箭,倒沒把命丟掉。英國人的情報則說荷蘭東印度公司的軍官會要求麾下士兵戰前準備、隨身攜帶個人排泄物以備不時之需。作為荷蘭人的頭號貿易對手,英國人對於能夠毒殺荷蘭佬的毒物興致盎然,在1660年代英荷戰爭正打得火熱的時候,倫敦皇家學會好幾回嘗試引進毒物作實驗,苦了一票試毒的阿貓阿狗。萬幸是這些致毒物質保存期限不長,不超過兩三年又對冷熱天候極其敏感,運回英國後大半都已失效,保得許多貓貓狗狗們撿回狗命再續貓生 。

明代的火箭

圖片
嘉靖以後用兵,使用火籠等集束火箭破敵的紀錄,正復不少,「善用者長技短用,不務高遠,或三五十枝、或百枝裝成一籠,總一火信,用有力之兵負之。或禦虜、禦倭,只伺二三十步之內,間隊而出,平按地上,直衝而去,雖山岳可推,況倭虜乎? 」,其實就是西南夷也擋不住。萬曆十四年(1586)間明軍與緬甸交戰,當時就是「一時馬上火磚、火籠、火箭並發,光焰燭天,(緬軍)戰象盡奔騰,(緬酋)岳哈中流矢,傷明,墜象死。軍中自相蹂踐,死者不可騰數 」。而在萬曆三大征之一的播州之役中,進取金子壩的明軍也是靠著「把總武定邦連發火箭三匣,中賊人馬皆倒;劉勝兵從傍殺入,賊遂大敗 」。倚仗著火箭打擊面大勢雄力猛,充當陣頭前先鋒破陣的號令,也就不足為奇,比如說萬曆初年曾省吾擊破四川都掌蠻,便是: 「都蠻自以為吾地阻險,(明軍)士卒必不能深入。…阿么兒等以滾木擂石當我軍(明軍),我軍火磚、火箭、佛郎機、鐵菱角、百子銃、九子銃如雷電,弗能當。於是步兵鄭龍首奮,期曰『望見我火箭舉,而俱發。』士卒皆貫弓執矢,目逆龍;龍以火箭直衝蠻鋒,士卒萬弩俱發,諸蠻盡墮墜凌霄之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