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中原戰史綜觀 〈先秦的強弩〉 〈荊尸授孑〉 〈齊五家兵〉 〈大唐地道戰〉 〈唐宋間的弓弩手與戰術變遷〉 〈紮草人〉 〈稗說宋夏戰爭〉 〈宋金的砲石〉 〈從火牛陣到外送烤全羊〉 〈軍用風箏〉 中世紀歐洲 〈中世紀義大利的市內插塔〉 〈長弓的淵源與威爾士戰爭〉 〈蘇格蘭的守護者〉 〈大學自治與聖思嘉節戰役〉 〈亨利五世的法蘭西攻略與阿金庫爾戰役〉 〈1480年羅德島攻防戰〉 〈關徹人滅絕〉 〈格瑞那達陷落〉 瑞士戰史 〈瑞士的起源與莫爾加騰戰役〉 〈瑞士的實質獨立與森帕赫戰役〉 〈瑞士版本的溫泉關戰役〉 〈勃艮地戰爭〉 〈日耳曼傭兵(Landsknecht)的誕生與施瓦本戰爭〉 義大利諸戰爭 〈 查理八世的義大利攻略 〉 〈路易十二世的義大利攻略〉 〈康布雷同盟戰爭與拉溫納戰役〉 〈法蘭索瓦一世的義大利攻略〉 〈 帕維亞戰役 〉 明代的戰爭 〈重圍之中〉 〈養馬與響馬與女響馬〉 〈抗緬雙刀氂牛尾〉 〈劉綎的家丁與猴子軍團〉 〈明代首級報功的流弊〉 〈首功數與戰鬥強度〉 〈缺席的長柄足輕〉 〈壬辰丁酉倭亂中的朝鮮戰船〉 〈萬曆援韓之役中的明軍戰船〉 明代的土司兵與地方特種兵 〈從筒射到保定箭手〉 〈明代的毛葫蘆兵〉 〈山東槍手〉 〈王陽明與長寧大旗赤腳兵〉 〈明代的狼兵〉 〈明代的湖廣土司與鉤刀手〉 〈白桿兵〉 〈慕俄勾與奢安之亂〉 〈明代的戰象〉 清代的戰爭 〈後金的戰術編組與其源頭〉 〈滿洲的山城與攻城戰術〉 〈雅克薩的哥薩克〉 〈《八旗通志》中滿州將士的陣亡人數〉 〈蒙古大夫的腦補手術〉 〈清、準噶爾戰爭中雙方的戰術〉 〈嘉慶朝的白蓮教亂〉 〈財政面上的鴉片戰爭〉 〈歐洲病夫與東亞病夫〉 〈捻軍與清軍馬隊的戰術〉 〈大人時代變了〉 〈宣光之圍與左育之戰〉 〈甲午戰爭時遠東的六支艦隊〉 十全老人的武功 〈金川用兵〉 〈大小金川的天候環境與妖術大戰〉 〈林爽文之變〉 〈廓爾喀之役〉 明清的兵器與軍備 〈明代的投石機〉 〈鷹船略考〉 〈明代的陸運方式與運量〉 〈臨陣止渴〉 〈從神機馬隊到拒馬騎營〉 〈茅元儀的奇思妙想〉 〈崇禎的諸葛弩〉 〈號衣、號布與號巾〉 〈明清的...
那幾張日本的圖好稀有,有大圖嗎?
回覆刪除呃其實我也是網路上找的,雖然學研出的"圖說戰國合戰圖屏風"都有(不過其實圖還是不算大..)
刪除有些圖是從這裡找的:http://photozou.jp/photo/top/1849954
非常感謝。
刪除也問個問題,若侵朝時期日軍已經不怎麼用槍足輕,那麼主要的兵種構成是什麼?不可能全都是鐵炮足輕吧?
其實編制上槍足輕還是滿多的,或許可以先參考日本戰史朝鮮役的資料:
刪除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936357
http://dl.ndl.go.jp/view/jpegOutput?itemId=info%3Andljp%2Fpid%2F936357&contentNo=24&outputScale=4
蜂須賀家,看起來鐵砲比槍少一點,但不同石高的鐵砲/槍比例不太一樣。
http://dl.ndl.go.jp/view/jpegOutput?itemId=info%3Andljp%2Fpid%2F936357&contentNo=21&outputScale=4
立花與高橋家。槍比較多(500),鐵砲200枝,但是每個鐵砲足輕還配有一個小者,所以200支火槍還是有400人...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936355
另外或許還可以參考城守軍的裝備,槍的數量和鐵砲一樣:
http://dl.ndl.go.jp/view/jpegOutput?itemId=info%3Andljp%2Fpid%2F936355&contentNo=243&outputScale=4
http://dl.ndl.go.jp/view/jpegOutput?itemId=info%3Andljp%2Fpid%2F936355&contentNo=244&outputScale=4
唔,看不懂日文...“昇足輕” 和 “徒差物足輕” 是什麼??
刪除2ch上的討論串是這樣寫的:
刪除昇足軽
旗指物を持つ足軽、幟の当て字
持旗幟的足輕,「昇」與「幟」同音。
徒歩差物足軽
日本刀だけ装備している足軽
乱戦で一番有効なのは日本刀だから手明や歩者とか名前は違えど何処の大名も編成している
只裝備日本刀的足輕,混戰時最為有效,在其他大名的編制中稱為手明或步者
不過手明這個詞字面上意義應該比較接近兩手空空泛用效高的意思,倒不像是說日本刀真有這麼大威力
畢竟一般足輕租來的數打物品質不佳
「空」、「明」也ˋ是同音字
http://dictionary.goo.ne.jp/srch/jn/%E7%A9%BA/m0u/
好比說手明主要任務之一就是別人打仗時負責顧馬
居然真有只裝備刀的足輕麼...這下不能夠笑全面戰爭的日本刀武士單位不符合歷史了...
刪除戰鬥時是獨立編制麼?還是混編在一起?
我好像沒見過有獨立編制的...雖然日本的「備」由許多種「組」組成,不過這些組並不是固定單位,
刪除而是在出征前「陣定」時對大名底下的家臣指定「軍役」,「軍役狀」中指定各種足輕的數量很零散,就算編組在一起,也是臨時的,
究竟團隊合作時效率如何很令人懷疑。我懷疑在戰場上將足輕依其職能編組為各種「組」或許在某些大名那裡從沒發生過。
路易斯‧弗洛伊斯《日歐比較文化》(北京,商務,1992)頁68就說「在歐洲行伍中,有上士、小隊長、十人組長、百人隊長等。日本人對於這一切卻不在意。」
我的假設是要到兵農分離執行的非常徹底時,低階武士、足輕都從土地的領有者轉化為食祿者,支薪但無土地,才免去了軍役狀這種分散的徵召模式,具集在城下町足輕(甚至依據武器類別來分別居所,有番町・弓之町・鉄砲町等等區別)也才有集體訓練的現實條件。這可能也是為何織、豐政權幾乎沒有軍役狀的文獻傳世,北條、上杉、武田卻不少的緣故。
即是說這些用武器區分的足輕編制只是行政用途上的,戰時卻是混編在一起?和中國軍隊的“花隊”類似?
刪除呃花裝或全隊都有,比較傳統的足輕還是隨侍在武士身邊攜帶裝具協助武士作戰,但兵農分離後則是有依武器來分組的各種足輕隊。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