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的湖廣土司與鉤刀手

明代中葉以後,衛所逐漸廢壞,腹裡衛所軍丁多不任戰,遠征長征的大軍中土兵所佔比例越來越多;衛所軍的弱點在嘉靖年間的倭寇大爆發中表現的尤為明顯,土司兵趕場救急,角色也越發吃重,許多西南土司都被遠調至東南沿海一帶應援,在抗倭戰役中大放異彩。如嘉靖三十四年(1555)的王江涇大捷,便是永、保二土司大顯身手處。《明史》是這樣描述的:「及王江涇之戰,保靖掎之,永順角之,斬獲一千九百餘級,倭為奪氣,蓋東南戰功第一云。」


留言

  1. 《抗倭圖卷》中的旗幟裡有寫著“田州報效狼兵長”字樣的,因此圖中很可能是狼兵而不是土兵。

    回覆刪除
    回覆
    1. 反而日本《倭寇圖卷》裡船上拿長槍和倭寇互捅的士兵接近保靖“無論為男為女,為老為幼,白布包頭,短衣赤足”的形象。

      刪除
    2. 您好,史料紛歧,我再斟酌看看,謝謝您的意見。

      刪除
    3. 您好,謝謝您的回應,我有查到「田州報效狼兵長」的旗幟了,非常感謝您提供的這份資訊。不過因為該旗幟不在有爭議的「狼/土兵」當中,執旗者附近的兵士著裝也與「狼/土兵」不同,究竟那是否為「狼/土兵」我想容有爭議。(請見下附連結中的圖。圖還是從您那借來的,十分感謝)另外敝人有幾個理由認為狼兵當中並不含鉤刀手,所以如圖中的「狼/土兵」有持鉤刀,筆者認為那或許不是狼兵。理由一是,除了本文筆者所引的「狼兵之鉤刀手」(這段是描述陸涇壩之捷的文字,但陸涇壩並無狼兵參戰)外,筆者並未見到其他史料這樣描述狼兵,或者認為狼兵以使用鉤刀為其特色。第二,就筆者所見,狼兵所用盾牌為燕尾牌(可見籌海圖編卷十三有說「狼兵燕尾牌之制」),也與圖中盾牌並不相類。紀效新書十四卷本卷四說「狼土之兵,...所用皆長牌短刀」,雖然狼土兵不分,但或許說明狼兵、土兵當中更常用的係短刀。第三,籌海圖編卷十三還說「廣中狼柳之兵,善舞牌者,其臨陣如鷙鳥而進,不必盔甲」,說明狼兵並無著甲,與圖中不符。以上意見僅供您參考,如您有其他資料可再指點敝人一二,還請您不吝惠賜。非常謝謝您提供的資料和意見,感謝。
      https://goo.gl/w5krvd

      刪除
    4. 又按:籌海圖編卷十三當中又說「粵中獨田州甲為善」,並有附圖,則狼兵當中至少田州應有著甲的,但鄭若曾所提供甲式,與抗倭圖卷中的甲式又有歧異,敝人未敢論定。以上意見僅供參考,敝人識寡,還請您不吝指正,感謝。

      刪除
    5. 您好,你的研究和見地比我高明多了,從你這裡(和舊部落格)學習了很多。

      http://ir.gxun.edu.cn/bitstream/530500/5270/1/%E6%98%8E%E4%BB%A3%E4%B8%AD%E6%9C%9F%E5%B9%BF%E8%A5%BF_%E7%8B%BC%E5%85%B5_%E7%8B%BC%E4%BA%BA_%E7%9A%84%E5%8E%86%E5%8F%B2%E8%80%83%E5%AF%9F_%E5%94%90%E6%99%93%E6%B6%9B.pdf

      這篇論文把瓦氏夫人的田州岑氏兵歸類為土(土司)兵了,而且引用了 “況左江田州之兵與右江南丹、那地、東蘭三洲兵素不相睦,散不相顧,聚則仇殺”。

      岑氏兵的戰法“四人專主擊刺,三人專主割首” 又穿盔甲,似和一般狼兵的短刀燕尾牌不同。我認為視為獨立的另一兵種說不定更為恰當。


      另附上兩張壯、土家族的繪畫。雖是清代的,但對於研究狼、土兵形象應該有所幫助。
      http://i.imgur.com/5vlUkGg.jpg 靈山縣獞人,文中有提及是廣西狼兵定居於此。
      http://i.imgur.com/VyCg15o.jpg 保靖、永順土人。

      刪除
    6. 另,《抗倭圖卷》各旗幟下的似乎全是將領或其侍衛,因而無法作為士兵形象的參考。

      刪除
    7. 您好,謝謝您提供的資料,請容敝人花點時間好好消化。您太客氣了,在您那裏我也發現一些以前未曾注意的資料或論點;再說,其實像您作的、面向英語世界的普及工作對大眾來說才是意義深遠呢:)

      刪除
    8. 實際上國外對明朝有興趣的不多,我的部落格主要面向玩戰棋的那些人,不過明朝在戰棋玩家當中也屬於小眾。日後有機會也想接觸一些中國/明代武學相關的。

      另,你部落格的資料我可以引用到我那邊嗎?

      刪除
    9. 引用沒問題呀,歡迎轉錄:)

      刪除

張貼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目錄

男人的奶

林爽文之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