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鐸瓦戰役

1887 年以來職掌政壇、大權在握的首相弗朗西斯科 ‧ 克里斯皮 (Francesco Crispi) 原本是個和平反戰的左派反對黨,但一旦政權在手,當家方知柴米貴,才恍然覺悟海外擴張正是拯救飄搖政局的一帖靈丹妙藥。在義大利人的支持下,原本就只是在名義上臣服衣索匹亞皇帝、實質上和義大利人眉來眼去、為了換取義大利人的槍砲保持中立、統治索阿的曼納里克 (Menelik of Shoa) ,在內戰中脫穎而出,成為衣索匹亞新一任萬王之王。作為回報,在 1889 年簽訂的烏恰爾條約 (Treaty of Wuchale) 中,曼納里克承認已被義大利實質占領的厄利垂亞主權歸屬義大利,而義大利不但要承認他的衣索匹亞皇位,還要保證槍砲彈藥的供應。登基後曼納里克二世才發現這條約不單純 ── 在爭議的第 17 條中,衣索匹亞的阿姆哈拉語 (Amharic) 文本裡頭寫道,衣索匹亞可透過義大利進行外交活動,義大利文本卻把義大利的外交管轄強制寫死,衣索匹亞形同保護國,歐洲出版的地圖上明白標示著「義屬衣索匹亞」。當曼納里克二世向列強通告登基大典即將舉行時,他得到的回報是,既然衣索匹亞是義大利的保護國,他們不應該越過義大利單方面搞外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