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席的長柄足輕

日軍之所以抵敵不住,或許是因為,在日本列島上長柄足輕未曾遭遇過以千為單位的騎兵突擊──日本戰國時代的列陣單位為「備」,一個「備」的人數在數百至千餘人之間,其下又分為數十乃至於百餘名鐵砲足輕、長柄足輕、弓足輕、乘馬武士等組成的旗組、鐵砲組、長柄組、弓組、馬廻(騎兵隊)等等。好比說壬辰之役中五島純玄的部隊全軍705人,僅相當於一個備,而戰鬥員僅有220人,乘馬武士才11人;在島津義弘約萬餘人的部隊中戰鬥員為4,200人,相當於兩三個備,但其中只有武士(即便全部乘馬)600人,其他則是300名「旗持」、1,500名鐵砲足輕、1,500名弓足輕與300名槍足輕(其中長柄足輕200名)。換言之,沒有完全由騎兵組成的、「備」這一級的單位。相較之下,明軍無論步、騎都以「營」為單位在調動,每營約有千餘至三千人(請參見附錄),整千整千的是騎兵。


留言

  1. 那幾張日本的圖好稀有,有大圖嗎?

    回覆刪除
    回覆
    1. 呃其實我也是網路上找的,雖然學研出的"圖說戰國合戰圖屏風"都有(不過其實圖還是不算大..)
      有些圖是從這裡找的:http://photozou.jp/photo/top/1849954

      刪除
    2. 非常感謝。

      也問個問題,若侵朝時期日軍已經不怎麼用槍足輕,那麼主要的兵種構成是什麼?不可能全都是鐵炮足輕吧?

      刪除
    3. 其實編制上槍足輕還是滿多的,或許可以先參考日本戰史朝鮮役的資料: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936357
      http://dl.ndl.go.jp/view/jpegOutput?itemId=info%3Andljp%2Fpid%2F936357&contentNo=24&outputScale=4
      蜂須賀家,看起來鐵砲比槍少一點,但不同石高的鐵砲/槍比例不太一樣。
      http://dl.ndl.go.jp/view/jpegOutput?itemId=info%3Andljp%2Fpid%2F936357&contentNo=21&outputScale=4
      立花與高橋家。槍比較多(500),鐵砲200枝,但是每個鐵砲足輕還配有一個小者,所以200支火槍還是有400人...

      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936355
      另外或許還可以參考城守軍的裝備,槍的數量和鐵砲一樣:
      http://dl.ndl.go.jp/view/jpegOutput?itemId=info%3Andljp%2Fpid%2F936355&contentNo=243&outputScale=4
      http://dl.ndl.go.jp/view/jpegOutput?itemId=info%3Andljp%2Fpid%2F936355&contentNo=244&outputScale=4

      刪除
    4. 唔,看不懂日文...“昇足輕” 和 “徒差物足輕” 是什麼??

      刪除
    5. 2ch上的討論串是這樣寫的:

      昇足軽
      旗指物を持つ足軽、幟の当て字
      持旗幟的足輕,「昇」與「幟」同音。

      徒歩差物足軽
      日本刀だけ装備している足軽
      乱戦で一番有効なのは日本刀だから手明や歩者とか名前は違えど何処の大名も編成している
      只裝備日本刀的足輕,混戰時最為有效,在其他大名的編制中稱為手明或步者

      不過手明這個詞字面上意義應該比較接近兩手空空泛用效高的意思,倒不像是說日本刀真有這麼大威力
      畢竟一般足輕租來的數打物品質不佳
      「空」、「明」也ˋ是同音字
      http://dictionary.goo.ne.jp/srch/jn/%E7%A9%BA/m0u/
      好比說手明主要任務之一就是別人打仗時負責顧馬

      刪除
    6. 居然真有只裝備刀的足輕麼...這下不能夠笑全面戰爭的日本刀武士單位不符合歷史了...

      戰鬥時是獨立編制麼?還是混編在一起?

      刪除
    7. 我好像沒見過有獨立編制的...雖然日本的「備」由許多種「組」組成,不過這些組並不是固定單位,
      而是在出征前「陣定」時對大名底下的家臣指定「軍役」,「軍役狀」中指定各種足輕的數量很零散,就算編組在一起,也是臨時的,
      究竟團隊合作時效率如何很令人懷疑。我懷疑在戰場上將足輕依其職能編組為各種「組」或許在某些大名那裡從沒發生過。
      路易斯‧弗洛伊斯《日歐比較文化》(北京,商務,1992)頁68就說「在歐洲行伍中,有上士、小隊長、十人組長、百人隊長等。日本人對於這一切卻不在意。」
      我的假設是要到兵農分離執行的非常徹底時,低階武士、足輕都從土地的領有者轉化為食祿者,支薪但無土地,才免去了軍役狀這種分散的徵召模式,具集在城下町足輕(甚至依據武器類別來分別居所,有番町・弓之町・鉄砲町等等區別)也才有集體訓練的現實條件。這可能也是為何織、豐政權幾乎沒有軍役狀的文獻傳世,北條、上杉、武田卻不少的緣故。

      刪除
    8. 即是說這些用武器區分的足輕編制只是行政用途上的,戰時卻是混編在一起?和中國軍隊的“花隊”類似?

      刪除
    9. 呃花裝或全隊都有,比較傳統的足輕還是隨侍在武士身邊攜帶裝具協助武士作戰,但兵農分離後則是有依武器來分組的各種足輕隊。

      刪除

張貼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目錄

男人的奶

林爽文之變